文 / 楊春吉
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9%9B%BB%E5%8E%BB……、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953470
一、「能源多元化」與「能源政策、配比之適時、適當調整」No.9~「核電延役草案,藍委儘速排審」及「最新民調,多數不贊同非核家園」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9567……(本文刊於2024年6月29日,其章節條次調整如下;另本系列文章其他內容,請參閱 No.12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94148 一文)
本節新聞報導內容: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625000450-260106、https://udn.com/news/story/6656/8050233
(一)「能源多元化」與「能源政策、配比之適時、適當調整」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3865(本文為 No.1)
1.從「非核家園緩和化與淨零排碳」「核二、核三延役與多震的台灣」「電價調漲與核電之穩定性、低廉性」到「缺電與虛擬電廠、基載電力」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3454
本節新聞報導內容: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960454、https://tw.news.yahoo.com/%E7%BC%BA%E9%9B%BB-%E8%97%8D……
(1)卡關11年,核一室外乾貯場3周內核定,核電廠延役邁出重要一步~非核家園緩和化及核二、核三延役 lawtw.com/archives/1182075
根據2024年5月2日之報載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502000325-260114,卡關11年,終於結束!核一廠室外乾式貯存場因新北市政府未核可相關水土保持計畫,遲遲無法啟用,近日台電與新北市府達成和解,新北市府同意3周內完成核定。核四前廠長王伯輝說,核廢料有地方先存置,有助於核電廠延役的推動;接下來,球就丟給民進黨,看怎麼處理了。
2013年,新北市認為核一乾貯場未按圖施工,且建在山坡旁邊,未同意給予水保完工證明,導致工程延宕,台電不服,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救濟。法院於去年判決台電勝訴,新北市府應核定水保計畫。
核一廠2019年停機後,目前處於「假除役」狀態,核二1號更因燃料池滿了,提早在2021年7月結束發電。
台電與新北市4月1日在法院達成和解,台電表示,新北市府同意近日就發給水保證明,此案終告一段落。
新北市農業局說,市府一直秉持尊重法院判決的一貫立場,雙方達成3點協議,包含台電會送變更書圖、份數為6份、市府同意收到變更書圖3周內完成核定程序。
台電表示,待拿到水保核定證明,台電會盡快在年底完成工程,預計明年中就可把核一反應爐內高放核廢移出存放,核一廠就可進行除役工作。
同樣卡關的核二室外乾貯場逕流廢水計畫,台電說將比照核一協商,如順利得到許可,可望2026年完工。
在野黨正在推動修法,拿掉核電廠延役申請年限,核二、核三廠可望繼續營運,民進黨向來以核廢料無處貯放,做為反對核電廠延役的理由,新北市府願意發照,核廢障礙已獲解決。
台電對此謹慎說,即使有室外乾貯場,且立院修法通過,但仍須核安會同意,核電廠也要作總體檢、設備更新,提出延役安全報告給核安會、做同儕審查,有很多程序要走。
不過,王伯輝認為要花很多時間是藉口,核一乾貯場啟用後,核二用過燃料棒就可先挪三分之一過去,核二反應爐立刻有重啟空間,人力也都還駐廠。他建議可以先提10年內或更短期延役,簡化程序,體檢則利用核電廠大修時進行,大為縮短重啟準備時間。
就此,本文認為,不論是「非核家園緩和化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9852」或「核二、核三延役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7102」,除「所涉相關法令須修法」外,其主要爭議之點為「安全性」與「核廢料處理」等兩問題。
而在「核廢料處理」部分,在「核融合技術(不會產生核廢料)」及「以核廢料為原料之新型反應堆技術」成熟之前,除「永久儲存場之設置,尚須新訂或修正相關法令,及處理選址可能遭遇困難之問題」外,啟用户外或室內乾貯場,使「已儲存於燃料池之燃料棒得移置至乾貯場」及「仍置放在反應爐內的燃料棒得移置至燃料池」,也是台灣目前亟需且迫切處理之問題。
爰此次新北市政府與台電,得以和解方式處理「核一户外乾貯場相關水土保持計畫之爭議」,使此乾貯場之啟用,又往前一步,自是甚佳。
但「台灣的核電使用及核能發展」,近來,除「綠力發展不力致有缺電疑慮」「高價購買綠電以致於全面電價調漲之疑慮」等問題外,又遇到一個非常難以處理之問題,那就是「身處多震的台灣,是否適合設置核電場」?
(2)監委要查核一二三廠耐震,藍委:衝著童子賢、找賴清德麻煩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jd96jGrjPRAaSJCR/?mibextid=oFDknk
根據2024年5月11日之報載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957218,正當核電延役話題延燒,監察委員田秋堇、趙永清、蔡崇義拋出將針核一、二、三廠之防震能力申請自動調查。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認為,民進黨內部對反核態度鬆動,田秋堇應是衝著轉向挺核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來,鞏固反核基本教義派;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則認為,監委此舉是在找準總統賴清德麻煩。
田秋堇、趙永清、蔡崇義選在曾被賴清德徵詢閣揆意願的童子賢主張二、三延役後,針對核一、二、三廠之防震能力申請自動調查,格外引發側目。
王鴻薇表示,田秋堇他們比較屬於反核派,他們做這些是因為民進黨裡面有一些人在鬆動,比如說像童子賢就被認為是出來放風聲,所以田秋堇等人在這個時候去調查,反而是要在內部鞏固反核基本教義派。
王鴻薇認為,在童子賢講這個話之後,確實引起一些討論,田秋堇要鞏固他們自己黨內的基本教育派,「我比較感覺是衝著童子賢來」。
賴士葆說,監委當然有責權做這樣的事情,不過他們也不是核電專家,也不是核安專家,更也不是地震專家,怎麼去看?監委最近被人家罵得要死,幾乎都不存在,這個時候跳出來,除了政治表態,沒有其他太大意義。
至於是否反擊國民黨核電延役主張?賴士葆直言,「當然衝著我們來」,因為看到社會上有重啟核電的聲浪,要解決跳電的問題,田秋堇、趙永清都是反核基本教育派,當然可以做這個事,但感覺很突兀,這時提出調查,是在給賴清德找麻煩。
賴士葆認為,賴清德最想要解決核電的問題,從起核一、核二、核三延役,現在幾乎是社會很多公司的期望,國民黨也都適度善意,替賴清德消除一些障礙,提修法降低延役門檻,就核三來講,現在換一個執照就好了,結果被監委搞。
就此,本文認為,從前揭文(本文一部分),對於多震的台灣,是否適合設置核電廠?也有疑慮的;而這疑慮,也是台灣多數人民之疑慮,監委得就核一、核二及核三之耐震或防震之程度及情形,為適當之調查及釐清,自是甚佳。
但其調查程序及調查結果,務必公正、客觀,無任何偏頗,始得使人民信服;倘是偏頗的,此調查也是無意義的,更甚者,反而製造更多的糾紛及社會不安、予盾,更是不佳。
(3)推核電延役,藍委翁曉玲提案「非核家園」改「淨零碳排」(請參閱「非核家園緩和化」與「藍委提案:非核家園改淨零排零」一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3181)
根據2024年5月12日之報載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670260,工總、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等拋出核電議題;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提出「搶救核電」三法修正草案,包括將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改成「淨零碳排」、「核三廠延役」及「核一、二廠再運轉」,以及「開放讓民間企業能夠設置小型核反應發電廠(SMR)」。三項修法均已完成一讀,付委審議。
翁曉玲提出「環境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要將原條文「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改成「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另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將「於主管機關規定之期限內」修正為「於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並新增第三項,使運轉執照已屆滿之核電廠,得於主管機關審核後申請再運轉執照,為運轉執照已到期的核一、二廠解套;另提出「電業法第五條條文修正草案」,開放讓民間企業能夠設置小型核反應發電廠。
翁曉玲表示,核能作為零碳排的發電方式,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下尤為重要,台灣應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持續發展「零碳排」且「穩定」的核電。
就此,筆者在「非核家園緩和化」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9852 一文中提及「在核廢料及安全性等兩個問題,得妥善處理」或有「更佳的成熟技術(例如核融合技術等)」之時,得「適時」修正環境基本法第23條等相關規定。
而今,核廢料之處理,雖尚無妥善(目前在乾式貯存場部分,僅核一可望有解,核二則尚有阻礙,至於永久貯存場,除相關法令草案尚在研擬外,未來在選址上,恐也須面臨民眾反對及抗爭等情事),安全性也尚有疑慮(本文二部分),但在考量「淨零排碳」與「非核家園」同等重要之下,非不得先行調整環境基本法第23條所定之目標。
又「淨零排碳」與「非核家園」,兩者相互間,或存在著衝突,但「緩和化後之非核家園」與「淨零排碳」間,也有併存之可能,爰直接删除「非核家園」改為「淨零排碳」,而非使「緩和化之非核家園」與「淨零排碳」間取得平衡,恐有不備。
另外,「修法開放企業自行興建小型核反應發電廠」是否為「非核家園緩和化」之措施之一?其「安全性與核廢料問題」又如何妥善處理?則須再思考。
至於「核二、核三延役問題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7102」「台灣二十年內不會缺電嗎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36906」以及「電價調漲爭議」等,均與台灣「核能發電之使用與發展」有關,也須重視。
(4)工研院:台灣應發展虛擬電廠穩供電
根據2024年5月13日之報載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960454,電力穩定關乎國家的經濟發展動脈,工研院院長、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在電力資源使用上,虛擬電廠技術至關重要,能將再生能源、需量反應、儲能等多個分散能源整合成為可調控電力,於有電力需求時給予最佳的備援。
花蓮4月3日發生強震,就是運用儲能等方式度過電力挑戰,展現電網系統的韌性,劉文雄表示,未來如想要持續強化電力系統,可利用於電力調度、強化電網韌性的「虛擬電廠」,成為台灣必須發展的關鍵技術。
劉文雄指出,面對電力需求增長及減碳趨勢,除開發新能源外,美國等先進國家早已透過提升能源效率等方式導入電力需求面資源,同時運用整合資源規畫(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IRP),找出最佳電力資源配置與優先使用次序。
虛擬電廠目前在德國、日本都已行之有年,德國政府透過法規政策與資金挹注,推動虛擬電廠示範區,逐步建立出可行的商業模式,如德國Next Kraftwerke就整合超過一萬個分散能源,日本擁有相當數量的住宅儲能系統,提供發展虛擬電廠重要基底,2016年至2020年推動虛擬電廠示範計畫,成功吸引德國Next Kraftwerke等國內外廠商投入,目前東京電力公司、關西電力公司也致力於整合更多住宅能源,並提升虛擬電廠調度精準度,以創造更多電力資源。
劉文雄表示,台灣的虛擬電廠也正逐步推行中,如Enel X義電智慧能源就與Gogoro合作,將全台1000多個電池交換站聚合成虛擬電廠,工研院也開發出「聚合多元資源的虛擬電廠技術」,目前已整合連鎖商場、學校中的空調、太陽能等資源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市場,為供電穩定貢獻心力。
台電則表示,持續推動多元電力建設,除滿足用電成長需求,亦落實能源轉型,呼應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隨著再生能源、儲能、需量反應措施及自用發電設備等分散式電力資源持續發展,虛擬電廠已成為國際電業可整合運用的關鍵商業模式。
台電表示,自2021年啟用電力交易平台實踐虛擬電廠,上線至今年4月,民間業者參與已超過80家、參與容量近1350MW,台電也將持續借鏡各國經驗,促進相關研究發展落地實現,共同協助全國電力系統穩定。
就此,本文認為,筆者一直強調「台灣核電之使用與發展,與非核家園緩和化、核二核三延役、確保台灣二十年內不缺電、電價調漲及綠電發展不利等事項,均息息相關」,如得設置「虛擬電廠」,儲存及善用「台灣每天可產生之各種電源或能源」,則縱使目前或未來「台灣是缺電狀態」,也得緩和「缺電對台灣工業發展、人民生活等」之衝擊,爰本文原則上,是贊同「設置適當有效之虛擬電廠」的。
但核電之使用,其發電成本確實比綠能發電低廉很多,對於「電價之穩定」及「人民相當生活水準之綜合承受性」確實有助益,而且在綠能發展不利之時,對於目前已缺電及未來二十年內可能缺電之台灣,核電之使用也不可或缺,加上,倘設置核電廠在安全性及核廢料等兩問題,得暫時妥善處理,則「核電長期成為台灣基載能源或基載電力」更有必要 https://tw.news.yahoo.com/%E7%BC%BA%E9%9B%BB-%E8%97%8D……。
3.綠能經濟 (含綠能發電之發展)之重要性
另在自然法則與台海危機 No.34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30811 等文中也提及,妥善解決台海危機之七條思路中,「使中華民國昌盛、台灣繁榮」之思路,始得「與大陸(中共)平等、和平的對話」。
又數位國家、循環經濟、綠能經濟、AI人工智慧產業或經濟、核融合產業或經濟、國防工業,及其他具可期待性或潛力之產業或經濟,則是「使中華民國昌盛、台灣繁榮」可依循之方向。
其中,數位國家、循環經濟及綠能經濟,也是解決台灣缺人才、缺工、缺水、缺地及缺電等五缺所必要;綠能經濟(含綠能發電之發展)也是維繫「台灣能源自主」不可或缺之重要步驟。
4.小結 (能源多元化是必要的;能源政策及能源配比,須適時、適當調整)
綜上,綠能發電之發展,仍有必要;核能發電,也不可逕予排除;至於碳捕捉技術如果成熟且達到一定減碳或零排碳之效果,煤能發電也非不得思考之。
爰台灣之能源政策及能源配比,仍須依「碳捕捉技術之發展狀況」「核能發電安全性、核廢料處理技術之發展狀態」「綠能發電發展之實際情形」「台灣二十年內每年可能用電量之增長情形與用電總量」及「各種能源之特性(含優劣)與限制」等因素綜合判斷,做出適當且合理之能源政策及能源配比,並適時、適當調整之;硬性的「非核家園目標」,調整為「非核家園緩和化」與「淨零排碳」間的平衡,即是如此。
(二)2025非核家園目標轉彎?龔明鑫:能源政策調整可討論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4113
而新聞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01/7967825……:「民進黨政府推動2025非核家園政策,國發會先前公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電力配比目標中,核能不在選項中。不過,準經濟部長郭智輝昨天(15日)表示,核能是乾淨能源,允諾上任後儘速盤點能源政策。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天表示,一切依照法令執行,若多數人民共識產生法令變化,就照法令執行,能源政策當然可以討論。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520就職,能源政策是否鬆動,新經長對核電的態度備受關注,準經濟部長郭智輝昨日拜會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與會立委轉述,郭智輝認為「核能是乾淨的能源」,並且允諾上任後會儘速盤點能源政策,也會跟賴總統報告,整體討論後再做調整。 外界解讀賴政府能源政策可能改變。
龔明鑫今天上午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面對國民黨立委詢問非核家園政策是否會轉彎表示,行政部門依法行政,法令若沒修改,只能依規定辦理,如果法令修改,能源政策當然可以討論,行政部門一定會依法行政。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也說,近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成長太快,AI產業發展下,用電量大增,目前再生能源供電還沒辦法跟上成長,能源政策要滾動式調整才行,但2026年再生能源達20%的目標一定要繼續執行。」內,國發會副主委所言「目前再生能源還沒辦法跟上成長,能源政策要滾動式調整才行……再生能源達20%的目標一定要繼續執行」、龔明鑫所言「依法……可討論能源政策」,與前揭文(本文壹部分)所揭內容相互呼應,值得期待「其等之後之作為」。
(三)賴推二次能源轉型,拚多元綠能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4584
根據2024年5月21之報載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977088,賴清德總統昨天在就職演說表示,大家需要穩定供電,他將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強調將持續穩定安全供電、發展綠能,「追求非核家園是永遠不可放棄的目標」。專家分析認為,若民進黨內沒有明確反對聲浪,仍存在核能延役可能性。
行政團隊昨天同時交接,卓榮泰致詞時表示,台灣經濟狀況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對高科技產業有責任、對世界有責任,會打造更穩定經濟發展的環境,持續穩定安全的供電,繼續發展綠能,「但追求非核家園,是永遠不可放棄的目標」,才能對地球負責、對後代子孫盡責。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賴總統提到供電穩定,除間接承認現在供電不穩,也「打臉」前任蔡英文政府的能源政策;假如賴總統決定續用核電,可責成經濟部要求台電提出核電機組延役申請,且核一、二、三都適用,核安會就會配合執行辦理,修定內部相關辦法即可接受延役申請並審查。
葉宗洸說,賴總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及經濟部長郭智輝始終未再提非核家園,可視為賴政府風向球,只要沒招致民進黨內部或前朝官員高強度反對或民間反核團體抗議,將不是問題。
工商團體昨天祝賀賴清德總統就職之餘,也對供電穩定問題表達憂慮。工總表示,核能發展不斷進步,國際對核能的看法也有改變,期盼政府採取務實而開放態度,不應將核能摒除在國家電力配比之外;工總理事何語更直言,台灣沒有核電將不利經濟發展,且七大工業國有共識將核能列為乾淨能源,賴政府應正視。
工商協進會則說,能源配比應該回歸到科學與專業角度考量,任何發電選項都應列入考量。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說,經濟部長郭智輝認為核能是乾淨能源的一種,政府要發展綠能是否也應發展核能?
不過,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認為,核電並非萬能藥,賴政府更應續朝非核家園邁進,堅決反核立場。
就此,本文認為,賴清德「穩定供電,發展綠能」「追求非核家園是永遠不可放棄的目標」之說法,其真意及未來實際作為又如何?仍有待觀察。
(四)郭智輝:應寬估中長期用電成長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8683
至於本新聞報導 https://tw.stock.yahoo.com/……/%E9%83%AD%E6%99%BA…… 內,郭智煇所言「應寬估中長期用電成長」,與前揭文(本文壹四部分)所揭「適時、適當調整能源政策、能源配比時,所考量相關因素之一,即台灣二十年內每年可能成長之用電增長情形與用電總量此因素」相當。
(五) (請參閱 No.6 一文 伍部分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8683)
(六) (請參閱 No.6 一文 陸部分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8683)
(七)郭智輝:國內電非常夠 (請參閱 No.7 一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8967)
而今(2024年6月21日),郭智輝又言:國內的電非常夠用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11460;先不論其言,是否為真,但不應只是目前不缺電而已,尚須考量「人民相當生活水準之綜合承受性」,而且須「台灣二十年內不缺電」,始得使「中華民國昌盛、台灣繁榮」。
(八)火力發電延役Vs.核三延役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9347
根據報載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8044175,麥寮六輕電廠延役惹議,除嘉市居「下風處」憂境外燃煤空污外,在「碳捕捉技術尚未成熟」之際,以「燃煤」取代「核能」,補「綠能發展不力」所造成之電力缺口,不僅影響雲林(麥寮)、嘉義等諸多地區之空氣品質外,更危及「淨零排碳」之成效與目標,有「損及人民之生命、健康,侵害人民之生命權、身體不受傷害權與身心健康權」之虞,實非明智,且非良策。
爰藍委「盼延役核三」之建議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8050754,實有必要思考之。
(九)非核家園等相關修正草案,須儘速排審
對於「是否仍維持非核家園」,經濟部等相關機關乃强調「依法行政」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750325423327.html;就此,本文認為,行政機關在適法為行政行為上,不得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及法律優位(優越)原則(合稱為依法行政原則);爰目前現行相關規定,即仍明定「非核家園」,相關行政機關自須朝此目標為之,倘要該等機關拋棄「非核家園」之目標或變更為其他目標,自須將相關修正草案,儘速排審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625000450-260106,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後,由總統公布施行;核三延役相關修正草案,也同。
另依今日(2024年6月25日)所公布之民調,多數不贊同「非核家園(42%贊同、46%不贊同)」https://udn.com/news/story/6656/8050233;此,似有利於藍委儘速排審,但贊同與不贊同之間,仍僅4%差距,未來其間差距是否加大,仍須持續觀察(原文註解略)。
二、台電去年續虧411億元、累積破4千2百億,預算中心示警藏3大隱憂
而今(2025年2月12日),仍有多數不贊同非核家園(約5成7支持非核家園改為非碳家園)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953470,而且從此新聞報導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9%9B%BB%E5%8E%BB……:「
……台電財務壓力持續攀升,截至去年累計虧損已突破4,200億元,負債比高達92%。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專訪中指出,台電每發一度電就虧損1元,僅補貼民生用電,每年就需支出700至800億元。再加上立法院刪除原本規劃的1,000億元撥補,讓電價調整的可能性進一步升高。
……台電財務壓力持續攀升,截至去年累計虧損已突破4,200億元,負債比高達92%。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專訪中指出,台電每發一度電就虧損1元,僅補貼民生用電,每年就需支出700至800億元。再加上立法院刪除原本規劃的1,000億元撥補,讓電價調整的可能性進一步升高。
郭智輝透露,3月底的電價審議會將朝「民生電價盡量不變、用電大戶適度調升」的方向調整。然而,儘管政府去年透過現金增資與電價上調減緩虧損,高昂的發電成本仍使台電財務壓力難以消弭。
立法院預算中心最新評估更示警,台電面臨三大財務隱憂——高度依賴融資、閒置資產未活化、再生能源購電成本上升。尤其隨著能源轉型推進,高成本衝擊使台電長期財務穩定性備受挑戰,恐進一步加劇財務壓力,建議政府應滾動檢討能源政策,審慎調整電源配比,以兼顧穩定供電與合理控管成本。
根據公開資料,台電113年全年營收約8,714億元,較上年成長699億元,年增率達8.8%,其中電費收入占比約96%。在支出方面,全年總支出達9,125億元,雖較上年減少867億元,但購入電力中的「其他」成本增幅較為顯著,也就是來自再生能源收購成本及電力調度相關支出等,年增約288億元。
儘管去年上半年台電已完成 1,001 億元的現金增資,並於 3 月電價審議會通過平均電價調漲 11%,使得平均電價上調至每度 3.4518 元,但這些措施仍未能完全彌補營運虧損與成本壓力。台電 113 年全年稅前虧損仍高達 411 億元,使得累計虧損進一步從 112 年底的 3,818 億元,攀升至 4,229 億元,突破 4,200 億元大關,而台電資本額也才4,799 億元。
經濟部3月底前將召開電價審議會,郭智輝10號也於專訪中「預告」,此次電價調整將會以使用者付費原則,朝著民生盡量不動,但用電大戶「加一點」來進行。並強調,台電電價發電成本高於實際價格,每發一度就虧損1元,單補貼民生用電,台電一年就要虧700至800億元,更遑論補助其他學校與機關,上看虧8.9百億。
此外,原本希望立院撥補台電1,000億元,但因為遭全數刪除,衝擊台電財務,也讓電價調整的機率提高。此話一出,彷彿將調整電價的原因歸咎於「立院不撥補」,也讓在野氣得跳腳,痛批若能源政策不檢討,永遠都是治標不治本,漲電價和撥補經費都將常態化,最終還是全民埋單。
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期公布2025年度台電營業預算評估報告,台電財務壓力依然嚴峻,累計虧損突破 4,200 億元,雖然 114 年度預計獲利 77 億元,但仍高度依賴政府資金挹注與外部融資。報告示警,高度仰賴融資、閒置資產未妥善活化,以及再生能源購電成本上升等三大隱憂,恐進一步影響台電財務穩定性。
預算中心表示,台電長期仰賴融資支應營運資金,但部分計畫頻繁修正,導致財務效益不如預期,長期下來恐加重債務負擔;此外,台電擁有大面積長期閒置或未依原定用途使用的土地,影響資產運用效率,應加速盤點與活化,以減輕財務壓力。
同時,隨著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台電的再生能源購電成本持續上升,成為財務負擔的一大來源。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台電近年來再生能源平均購電費率不斷上漲,由於固定收購價格與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台電需以較高成本向再生能源業者購電,使得整體發電成本居高不下。
報告建議,政府應滾動檢討能源政策,審慎調整電源配比,以兼顧穩定供電與合理控管成本。此外,台電應加強資產管理,妥善規劃土地與設備運用方式,以提升資金效率,降低對融資的依賴,避免未來財務壓力進一步惡化。」內得知「立法院預算中心也示警,並建議政府應滾動檢討能源政策,審慎調整電源配比」。
經濟部該檢討能源政策了吧!難道「經濟部」仍「打死不改」能源政策,只想漲電價,使人民在綜合承受性上,無法負擔(註一)?
【註解】
註一:此呼籲或提醒,也得參閱「超徵還稅於民」之芻議 No.2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220494 一文。
作者簡介 |
楊春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