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策劃 賴小秋
2001.3.30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辦今年之四校美展,首次運用箱子創作形式於大學校園徵件美展,以此展特殊創作形式鼓勵新竹市大專院校學生從事藝術創作並互相觀摩創作成果,企圖以嶄新方式帶給參展者不同的思維及創作方向,突破並革新依傳統媒材分類收件的舊有校園及地方美展形式,讓非藝術背景的大多數學生、教職員、校友均樂於領箱參展,此展並開放讓民眾參與且無年齡之限制,展覽最主要構想是激發學生與民眾參與藝術活動的熱忱,有興趣的市民均能參與。
箱展形式最先源自於德國休斯罕文化中心委託歐洲老人劇團聯盟Pam Schweitzer籌備一個有關該市年長者對生命記憶的展覽,老人們無法在短暫時間內以口述、文字或影片等方式完整地表達自我的意念;主辦單位以箱子創作的方式來呈現,文化中心因而收集了戰時軍方用來裝手榴彈的木箱提供年長民眾裝置私人珍貴的物件、照片於箱中。1997年三月歡喜扮戲團負責人彭雅玲小姐引進此展覽形式於台灣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展出「歲月百寶箱」展覽。新竹市政府文化局也曾於1997年舉辦過一次「眷村百寶箱」。自1998年起,高雄市山美術館以木箱展覽形式已連續舉辦三屆高雄市民美展,今年刻正籌備第四屆。此次箱中密戲-新竹奇展與前述三個已辦過的展箱不同之處便是:前述三展純以記憶性為主,人文歷史成分較濃厚;而箱中密戲-新竹奇展並無規定創作之主題,人文藝術兼而有之。
此一嶄新的全民藝術創作及展覽型態已帶給四校及新竹地區耳目一新的活力,短短的一個月展期,參觀人潮川流不息。四所學校展出各式各樣別出心裁的創意箱子,創作者自由選取主題,發揮個人或集體想像空間營造一方小天地;有的箱子是類似裝置藝術給予觀者視覺震撼,有的箱子是沿續前述德國箱展精神裝置個人或家族的珍貴生活記憶,主題更是多元化,充分彰顯每位創作者的意旨與巧思。各校特色可由本專輯中略見端倪:竹師設有藝術相關科系,作品藝術創作技巧純熟,繁複而多層面,意旨了然,因而創作自述大多言簡意賅;其餘三校因創作者大多為非藝術科系,文字的呈現是作品的重要部分,因而出現不少長篇妙文,充分彰顯箱展人文與藝術兼顧,豐富多元之特色。
四所學校自89年底開始發放箱子,除新竹師院的100口箱子完全為學生作業外,其餘三校均歡迎民眾索取;清大在寒假後的第一個禮拜70口箱子便全數被領光,為三校之冠,展出62口箱子,回收率頗高,交大、中華的70口箱子也隨後發完,四校順利於三月三十日同時開幕。四校現場均設有觀眾票選箱,由參觀者票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四校得票率前二十名可收入本展專輯。投票者並有機會參加幸運抽獎,獎品為本展專輯一本, 四校各抽出二十名幸運參觀者。投票截止日期為四月二十日,以便計票,拍攝票選作品及印製展覽專輯。
四所學校展出各式各樣別出心裁的創意箱子,由學生及民眾自由選取主題,發揮個人或集體想像空間營造一方小天地;有的箱子是類似裝置藝術給予觀者視覺震撼,有的箱子是沿續前述德國箱展精神裝置個人或家族的珍貴生活記憶,此展除了鼓勵個人藝術創作外,更期盼藉由木箱創作的機會發掘民眾在「新竹」的珍貴記憶,也深化新竹市民與新竹地區互動的情感。
清大展出的作品有些是緬懷日漸被破壞的大自然:例如「嗨!我是白頭翁」感傷綠地漸少,野生禽類生活空間與食物來源匱乏;「貓的箱子」展現創作者酷愛大自然的情意;「Closed My Love(1)(2)」則凸顯秋冬二季蕭瑟感,以撿拾的校園乾燥花葉象徵對以遠離春夏二季的思慕;「A Park in the City」呈現創作者有感於都市中日漸稀少的自然空間,即使是城市中的公園綠地仍是埋設著水管電線等非自然物。
有些箱子則以記憶為出發點:「那些甜蜜的可愛的都留在家裡」、「教室狂想」、「印地安人的原始生活」、「四合一人頭—一家人的成長記錄」、「我愛籃球」、「新竹追憶」、「文字•意象•張力」、「小毓」、「尿布工作站」、「玩土樂趣多」等運用各種個人生命的中值得追憶的素材裝扮自己的記憶之箱,有不少口記憶之箱是家人的共同創作,藉者創作的機會、深化家人情感及良性互動。
也有些作品是對生與死或人生哲理的探討如「1978」、「印象」及「廟•妙•謬」等;「0204 Our Terrible Media」表達媒體上漫濫的色情印象;「花•瓶•女人」「Woman」則是探討女性主題,「Woman」尤其反諷男性沙文主義;有些作品則是呈現個人精心收藏品:陳副校長信雄的「天然的藝術品—貝殼」、「茗閑情-喫茶、玩物、禮佛」 的水晶、「面具」的五個面具、「我的收藏」的12隻史奴比玩偶。
另外此展還有小小創作者的參與,例如「飛」、「印地安人的原始生活」及「想飛—想爬—想長大」等;有的箱子是類似裝置藝術給予觀者視覺震撼例如「難題」、「皮箱」、「簡單立方」、「飛行首紀」、「漸漸消失的手印﹏物零二軼事錄﹏」、「吐魯蕃 dream」、「弘旻•紅玫瑰」以及「春天真吵」,這些作品充分彰顯創作者的意旨與巧思。我們深切期盼此展帶給四校及新竹地區嶄新的全民藝術創作及展覽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