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陸廣東東菀倒閉將近三分之一企業的當時,台灣電子業也開始大幅放起無薪假了,在這一波世界經濟貿易不景氣當中,看起來這是經濟因素上必然的現象,但是實際上卻是因為會計帳與所得稅上,交通旅遊費用與伙食費等都列入薪資所得的影響,因為表面上衝高了統計上的個人實質薪資所得,但是因為CPI各類項統數值比率上的變動與權值影響,對於CPI實質統計上的衝擊影響又如何呢?而對於GDP則是因為企業營業費用大減及人事費用大增,在個人薪資可支配所得沒有增加下,衝高了個人所得總額在GDP的比重。另外,由於業務費用將於原比重範圍內再大幅增加經費,造成企業營業額盈餘利潤大幅降低,而業務費用消費則因會計趨勢成為被大幅禁止,造成業務經費消化不良的狀況。同時,也因為企業業界利潤標準計算成本比例問題,形成成本及物價上漲的壓力,而壓縮了薪資因會計帳目虛列薪資上漲幅度,使得消費能力大幅受到影響,而無法產生刺激經濟繼續發展的動能。
至於為什麼這一波特別反映在電子業?因為IC消費產品主要在手機與視頻面板,而這一類消費產品發展科技面相已趨於飽和,且短期內無法產生產品替代現象,更何況由於消費財並無明顯增加的現象,且這些會計帳目作業對於薪資統計上的假象,造成企業主及統計機關無顧員工可支配所得的增加議題?這才是一個現有經濟制度發展上惡性循環的開始。雖然統計上4G產品普及率,預估將於今(2015)年年底達到60%以上,但是原來面板通訊產品使用上,仍然停滯於3G以下的產能與標準,且光纖通訊只應用於第四台頻道與市內電話的Wi-Fi,無法統一使用光纖頻道及管道資源,形成效率及資本財的浪費,也造成設置成本高居不下,而消費者在有限資源下的選擇也是有限的,所以形成消費者重複單一資源選項上的資源浪費,這才是阻礙消費才轉置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由於資源配置的效率要避免重複的議題上,手機與通訊面板是否也有重複性或不可替代性?基本上發生的事是手機在雲端與硬碟儲存量的操作限制下,可以維持面板電腦的大硬碟操作優勢,因為不公布的個資、隱私或機密資料的儲存,目前仍然是不適合儲存在雲端的。而且研究資料檔案處理的大量使用,也不適宜在通訊手機上過度佔用頻寬,導致雲端資訊發生斷訊或失速的技術問題。所以產業技術的配置與經濟發展,除非發生新的產業經濟革命是息息相關的。
再者電子物流網消費趨勢的發展,在第三方電子支付制度下,因為第三方支付的現金儲值管理費用是內加在消費財中,所以表面上因為產品通路降低售價,但實際上銀行利息收入將於比率上逐漸降低,且也將形成金融負利率的現金消費趨勢,而金融信用卡也將連帶受到影響,當然相對的第三方支付對於管理費增加下,對於整個經濟GDP及CPI統計也會連帶受到影響,這也將大幅影響消費者對於個人可支配所得的消費趨勢,未來產業消費發展如何與物流業結合?當然是造成現有制度無法立刻因應及改革,所造成各項產業結構調配與均衡發展失衡下的失速結果,這才是今日政府對於經濟發展上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