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臨人口老化影響就業人數每年大約100萬人,而最近中國大陸才與韓國及日本洽談FTA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協議,韓日二國在受到TPP第一輪談判影響,首先就是農業受到衝擊的輸出入問題,而TPP主要重點之一就是農業貿易自由化,所以對於韓日相對的必須以發展工業自由貿易區的貿易來平衡,而韓日工業產品輸入主要國家則為RCEP東南亞國家,於是APEC就成為韓日的自由貿易區貿易溝通平台,至於對自由貿易區大陸有甚麼好處?大陸本來在去(2014)年就已經開始推動上海自由貿易區等,但是其自由貿易區域僅大幅侷限於東協國家,且要與韓國與日本競爭,如果大陸在東協有些國家像新加坡及越南要加入TPP組織下,而無法遏阻這個東協發展中在大陸市場外,佔全球GDP經濟成長率總額40%的貿易市場趨勢,那麼大陸顯然要在國際氣候變遷會議決議,對於控制環境(CO2)汙染的貿易成本效益分配下,在大陸內需市場產能尚未建立完整下,產生與TPP競合爭取東協(RCEP)的貿易資源問題,那麼必然的在貿易總產能被有效控制下,對於RCEP市場輸出資源重分配的有效掌控失去地位,且在大陸新產能內需市場未建立前,必然的因為沒有世界貿易組織規範的保護下,在同時外貿市場失去TPP市場地位下,而使得大陸內需產能的建立,必須排除外資廠商或建立新管理模式而失衡,當然也嚴重影響FTA自由貿易區,加強服務投資貿易國際化原意。
這次大陸會贊成APEC推動自由貿易區的立場,基於避免被邊緣化反而加速影響其135計畫當然也不意外。而台灣則因為在RCEP自由貿易區投資,卻因為RCEP加入TPP雙重身分,而台灣縱然加入TPP也因為RCEP部分在領域(土)外而無法享受TPP的優惠,所以如果TPP不擴大成員國間的適用範圍,或是成員國直接在規範上改以適用其本國TPP規範範圍,那麼台灣要在國際貿易統計數據上就會吃虧。大陸當然也不會在同時損及其本國利益下,去過度反對台灣比照大陸適用TPP的高規格貿易規範,而APEC顯然應該觸及這個趨勢發展,也能賦予台灣一個健全的世界貿易發展空間。
APEC推動自由貿易區與TPP的關聯,還有就是TPP的高規格將趨向適用較高值化的工業化貿易產品或IC電子零組件,而傳統產業的自由貿易區將不再適用TPP,且未來為繼續符合聯合國氣候環境變遷會議決議,以及對於高價值值化工業污染產品的碳補償機制的有利實施條件,APEC是否呼應TPP及聯合國氣候環境變遷會議決議這個趨勢?基本上可能發生ITA(-2)協議必須擴大適用高值化工業產品的認定範圍,並作為探補償機制的可能實施主要適用條件範圍之一。台灣主要發展的生技產業科技及精密電子製造投資貿易產業,當然要納入這些會議中討論,否則縱然這些產業設立在自由貿易區,但卻不在FTA零(免)關稅等自由貿易(區)適用範圍內,而TPP第二輪談判也不把這些議題加入討論並納入,那麼台灣及RCEP東協國家APEC要推動自由貿易區,顯然將在過度擴大適用FTA自由貿易區貿易品項目,反而產生貿易企業無效率的對於貿易品零組件規格規範上,以不合宜的零組件濫竽充數的混充環保及高價貿易品,那麼反而容易失去真正尖端環保議題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