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美韓FTA開始生效,根據聯合新聞網2012年3月15日報導指出:「僅以韓美FTA生效後的預估而言,韓國的GDP在未來十年可望提高五•七%,創造三十五萬個工作機會。」。這對韓國的經濟發展當然有相當大的影響,但是從總體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如果該同類產品的消費市場沒有增加,或是屬於新產品的消費市場的話,在FTA的互惠減免關稅的強力市場降價優勢下,一定是其他同質競爭產品市場佔有率的下降,這也是南韓與臺灣在輸美產品同質性過高,而臺灣與美國TIFA尚未簽定下的貿易弱點。從這方面來分析臺灣的美國貿易局勢,如果臺灣沒有在此時提升競爭力,並進行與韓國同質產品的市場區隔的話,那臺灣輸美產品一定會在韓國增產這最大值之下受到貿易量的損失,這也是臺灣可以預估對美將遇到的貿易損失的一件大事。
臺灣現在因為美牛進口扣關,而陷於動物用藥萊克多巴銨(瘦肉精)用藥安全性的問題,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臺灣還是想趕快與美國洽談TIFA,除了因為美牛的成本在沒有零關稅的情況下,就具有臺灣市場低價的競爭力,如果再洽商TIFA零關稅後,所有臺灣牛豬雞等畜產品,將無法抵擋美國的貿易優勢,而這臺灣的農畜市場的解體,才是臺經濟秩序的遠憂。WTO的國際貿易的目的並不是在政治目的上的打垮(壓)對方,而是使得貨暢其流互得利益,但是在臺灣的肉類消費市場的選擇上,美國自然不能以無限量的佔有臺灣所有肉畜市場為最終目的,這絕對是構成WTO的傾銷的一個貿易行為。台美TIFA(FTA)的洽商簽訂,就是要在GPA的總量控制下,去協調(議)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不會因為沒有FTA及GPA的限制,在WTO現有的貿易體制下進行,還可能面臨傾銷的貿易控訴,這結果當然是可以事先預見的,也是台美雙方應該在開放美牛進口後,在達到臺灣設定該肉品市場飽合度時期之前,雙方要納入TIFA的貿易產品內容上的議定目標,就不會有上述任意以貿易傾銷進行WTO國際控訴的問題。
當然美韓FTA對臺灣的對美貿易影響當然衝擊很大,如果這是因為大陸宣布內需市場擴大,而屬於美國考量大陸減少輸美產品數量上的市場補充問題的話,那臺灣也許對於在美國的貿易市場控制的行政行為上,可以在對美貿易上稍微緩一口氣,但是目前的相關各國的政策及統計數據並不是很明顯的,這才是臺灣在對美貿易政策制定上的隱憂。在現在臺灣政府的外交貿易政策上,究竟是美(免)簽優先進行?還是TIFA優先進行?雖然在先後的優先秩序及籌碼上有不同意見,免簽證是相互開放觀光旅遊的有利條件,貿易產品的製造及出口則是就業的有利保障,如果是以商業收入及就業人口數來決定,那也絕對是一個合理的科學參考數據。但是如果以國家要參加國際組織的主權角度來看,那TIFA絕對是TPP的入門券。中國對於臺灣想參加東亞經濟體,目前並未同意或表態,其對於臺灣在東亞的國際地位及貿易發展可想而知,因為臺灣接單其他投資製造國輸出的日子,也將因為東亞經濟體的成立,使得臺灣在這些可以在東亞國家之間,經濟體的成立享受免關稅的待遇下,而臺灣接單將不能享受這項FTA免關稅的待遇,將使得臺灣國外製造產品競爭力大幅下降,如果TPP是臺灣在東亞的另一貿易支柱,那顯然TIFA是比大陸同意臺灣在東亞經濟體的貿易命脈上,在國家政治上要來得適切、快速與妥當,大陸會不會在臺灣尋求先加入TPP及與美國簽訂TIFA的此時,拋出解救臺經濟命脈的萬靈單,顯然在臺灣承認唯一的一個中國原則下,是比臺灣進行TPP的難度更高的,那也只有期待大陸以更開放的腳步進行有利臺灣的政治措施,否則美國在盟邦上就應該盡力協助臺灣加入TPP了,而TIFA的進展及速度也就指日可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