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誕節前夕和紐約刺骨冷風背景下,聯合國安理會昨天以十五票對零票無異議通過決議案,禁止各國向伊朗出口敏感性的鈾濃縮原料及彈道相關技術等,決議目的在促使伊朗停止現有的鈾濃縮與核計畫活動。
這個制裁決議與稍早通過制裁北韓核試爆的決議案有許多類似與不同之處:都是違反一九六八年的核不擴散條約,都是介於重要區域並將影響地緣政治經濟,都是大國介入卻無法有效處理,也都是安理會全票通過制裁決議。不同的是,北韓已經進行核武試爆,伊朗是開始進行濃縮鈾作業;北韓核危機是由中國擔任斡旋,配合六方會談方式處理,伊朗則是歐盟積極協調,而俄羅斯則相當袒護伊朗。
對於聯合國的決議,伊朗早已表態不會遵守,伊朗認為對伊朗制裁只是西方國家的一種心理戰,而回應安理會制裁決議的方式,就是同一天在伊朗境內主要核子工廠安裝三千部濃縮鈾離心機,依照進度預計明年三月安裝完成,屆時伊朗核危機將會再上層樓。
這個制裁伊朗的決議案目前有三個重要關鍵,一是核不擴散、二是安理會、三是伊朗。核不擴散是目前國際安全議題中最敏感也最嚴峻的問題,除了龐大嚴密的核不擴散條約與機制外,西方國家擔憂恐怖主義或流氓國家與核武器的結合,因此對於北韓與伊朗都採取制裁與圍堵的態度。
安理會連續針對北韓與伊朗核計畫以全票通過制裁案,除了表示對於支持核不擴散的決心,也出現處理國際安全事務的大國協調態度。但是,大國之間當然不是合作無間,中國在北韓制裁案中堅持排除武力解決,而這次伊朗制裁案中,在俄羅斯強烈要求下,刪除原本有列對伊朗核計劃及導彈技術人員旅行禁令,且決議案明定不能允許採取任何武力解決。
伊朗則是最大問題關鍵,除了堅持進行濃縮鈾與核計畫之外,也涉嫌將飛彈技術擴散給敘利亞與黎巴嫩真主黨,此外作為一個神權國家並以什葉教派為主的伊朗,對於伊拉克內戰的變化具有關鍵作用,當然龐大石油資源更是讓伊朗有恃無恐。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社會這次對於中國的態度十分重視,不僅是中國與伊朗有可觀的石油協議,並且北京在中東與核擴散議題上,已經具有關鍵性地位與角色。
其實這幾年中國在國際事務的地位與影響力快速提升,並非單純貿易因素所致,而是北京政府一方面積極接受國際規範,例如支持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反對核武器擴散,不希望中東地區出現新的動蕩,但是同時堅持不干涉原則與主張透過政治和外交作為,以談判方式和平解決問題,這與美國不顧國際法而單邊出兵伊拉克形成對比,這些都使得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逐漸取得威望與支持。當然,這種作為忽略許多國家內部的動盪或違反人權情況,是真正解決問題還是拖延問題,則受到許多西方媒體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