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人們開始進入電影院觀賞尼可拉凱吉主演的九一一事件電影,以為類似恐怖攻擊應該已經不會再發生,英國警方卻及時破獲英國版的九一一事件,恐怖份子意圖攻擊引爆客機的計畫,頓時讓西方社會再度籠罩在恐怖陰影之中。
英國警方說這起恐怖計畫事關重大,意圖要在空中炸毀幾架客機,造成大量人命傷亡。這讓我們馬上聯想到一九八八年泛美航空103航班在飛往美國的途中,利比亞支持的恐怖份子在飛機上放置炸彈,在蘇格蘭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罹難。其實,這次破獲的恐怖計畫也有可能是企圖重演九一一事件,亦即恐怖分子可能以登機行李將炸藥帶上從英國飛往美國的客機,在挾持飛機後,讓飛機成為攻擊美國城市的恐怖飛彈。
此事件被警方破獲是萬幸,然而如果被逮捕的恐怖份子確認是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則其可能是蓋達組織的後續恐怖作為、或是針對美國縱容以色列攻擊黎巴嫩真主黨的報復行為,無論如何都再次引起世人關注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文明衝突問題。
還記得二零零五年七月的倫敦地鐵爆炸事件,引爆恐怖攻擊的自殺炸彈客中,都是十分普通正常的倫敦市民,甚至還包括有妻小的高中老師,這些自殺炸彈客大都是生活在嚴密的宗教世界中,受到教義的影響與激進人士的教唆,進行一場正義之戰。這不是單純暴力事件,也不是游擊隊戰爭,這是不同文明與世界的複雜恩怨的產物,因此要解決恐怖主義問題,不能只從事治標的國土安全與掃蕩恐怖組織,這次英國破獲的恐怖計畫,就指出西方國家必須面對恐怖主義的根源,從修正中東政策與包容不同文明與宗教開始,才有可能避免文明衝突的蔓延。
不過杭庭頓所提的文明衝突,是認為中國將與伊斯蘭教聯合對抗西方文明,可是北京政府並未依照杭庭頓的劇本演出,而是選擇加入WTO、申請舉辦奧運、主導六方會談、並成為美國的利益攸關者的方式,企圖以和平發展的方式崛起;但是中國大陸內部社會公平與威權管制問題,仍然有可能產生不穩定的變化。
恐怖攻擊是一種有政治意圖的暴力行為,且不分攻擊對象,並透過媒體造成民心恐懼,希望因此造成被攻擊國家的政策改變。恐怖主義是一種不對稱的攻擊行為,亦即非以對稱的軍事武力進行對抗,而是以小博大的方式,採取自殺炸彈攻擊方式,造成社會的不安與恐懼,從九一一到後九一一的連串爆炸事件,都呈現這種攻擊方式。
看來,英國版九一一事件指出,我們仍然必須繼續生活在後九一一的恐怖國際環境之中,因為持續的恐怖攻擊將會製造更多政策藉口,合理化一切作為是為了反恐措施,從攻打伊拉克到擴大機場安檢。此外,這次計畫中原本將使用X光機探測不到的液態炸彈,在科技層面相當的先進,並且是針對現行機場航運的漏洞,因此可見未來在國際航運將會有更多安全措施,個人生活與旅行將受到更多的不便與限制。
----------------
聯合報、200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