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Ernst & Young)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東南亞企業對併購需求上漲,56%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積極尋求併購機會。
安永東盟策略及交易主管維克蘭在周二的線上研討會中表示,有56%的受訪東南亞企業打算在未來1年內進行併購活動,比全球只有49%企業有併購意願來得高,顯示東南亞區域的商業情緒正轉為樂觀。
“這是過去5到6年來,首次有更多的東南亞企業表達併購意願,此前全球企業的併購情緒長期顯著高於東南亞公司。”
3原因推高併購意願
根據安永調查數據,從2010年至今,平均只有44%的東南亞企業受訪者表示有意在短期內進行併購。
相關調查報告亦顯示,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及確保供應鏈安全、獲取新科技及人材、還有不同行業內的整合,是推高東南亞企業併購意願的3大原因。
維克蘭稱,中美貿易摩擦不僅讓各國外資將部份生產線從中國搬到東南亞,中國廠家也為了繼續向海外市場銷售產品,而在東南亞設立更多生產線。
同時,維克蘭指出,有46%的東南亞企業認為,本區域市場將為他們帶來最大的成長動力,同時也有11%的海外企業持相同觀點。
“約15年前,東南亞企業主要在美國等西方市場尋求併購機會,以獲得新技術等,如今本區域的資金終於回流。”
樂觀情緒也反映在商業前景預期上,維克蘭稱,有59%的東南亞企業相信,市場將在明年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大財團主要賣家
另外,安永大馬策略及交易業務合作夥伴佩里曼指出,大馬的併購市場一直都很有看點。他估計,接下來的賣家主要是有意脫售非核心資產的財團,而買家則以海內外的私募股權基金為主。
詢及為何國內財團有意脫售非核心資產,佩里曼稱,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各大財團進一步檢討資本分配,以求更好地運用資金來創造最大價值。
“根據大馬受訪者的回應,本地潛在賣家的主要策略為,找出表現不佳的資產並脫售套利。”
他相信,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的私募股權基金,將在今明兩年的大馬併購市場中大展拳腳。
消費教育數碼熱門目標
佩里曼同時表示,除了消費領域、教育領域等長期的熱門併購目標,數碼領域也是另一看點。
“雖然涉及科技領域的資產如今估值偏高,但電商市場正快速擴大,數碼服務業和送貨上門物流(last mile delivery)等業務,能在協同效應下形成龐大的成長領域,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維克蘭稱,有83%的東南亞受訪企業目前正進行重大的商業或科技轉型,而新冠肺炎的衝擊是主要因素。
“有15%企業表示,新冠肺炎是促使他們作出轉型的原因,另有12%企業指必須重新調整商業或策略目的,而11%企業則是受到股東的要求或影響。”(資訊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