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面對冠病疫情衝擊,本地起步創業者仍活力十足,將更多創新點子發展成可行的產品與服務方案。這些起步公司將來在市場立足,將可為國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去年8月推出的起新—先鋒(Startup SG Founder)創業計劃(Venture Building),這半年來栽培了超過300個起步創業團隊,當中近150個已完成計劃。
企發局昨天首次舉行Founder IGNITE展示活動,為參與計劃的起步創業者提供平台,向創投業者和潛在投資者推介自己的創新方案及市場潛能。
貿工部長陳振聲出席活動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推動本地起步公司的發展,是我國支持跨國企業及本地企業之外的第三大經濟發展戰略支柱。
他說:「創業計劃至今培育了300多家起步公司。儘管疫情衝擊,本地起步創業生態體系至今的發展讓人鼓舞。」
陳振聲指出,參與創業計劃者約80%是已在職場的工作人士,顯示除了大學生,也有不少在職者思索新的事業發展,有志創業的他們將來可為其他國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昨天的首場展示活動共有14家起步公司參與,最終選出五名優勝者,各可獲得價值近4萬元的起步資源與援助,包括共享辦公空間。
首場展示活動 共14家起步公司參與
其中一名優勝者膳聯(Konnect)的創新方案是建立一個平台,將樂齡人士與食品業者聯繫在一起,讓咀嚼不便的老年人可從平台購買到柔軟食物(soft food)。
57歲的公司聯合創辦人林峰海是一家療養院的營運總監。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自己觀察到香港、台灣和日本的社區工作者合作為老年人製作及提供柔軟食物,但發現這些活動都難以擴大開來,於是便構思一個平台,希望通過科技將有意義的社區工作擴展開來。
他說:「創業計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空間進行這個社區實驗,結果獲得良好的反應,證實了本地確實有市場需求未獲滿足。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接下來將具體落實整個平台。」
另一名參與者是30歲的黃曼綺,她創辦的哼萌教育(Hummus Education)在研發一套數碼語音互動教學工具,幫助18個月到6歲的本地孩童更有效同時學習好英語和母語。
她向本報表示,創業計劃讓她獲得非常有用的一對一指導,也參與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辦的企業家分享課程,從中吸取創業過程因應挑戰的經驗。
企發局去年8月推出創業計劃,給予沒有經商經驗的創業者為期三個月的援助,讓他們將創新點子發展成可行的方案。
他們也可從起新—先鋒計劃獲得5萬元的津貼以及得到受認可指導夥伴(Accredited Mentor Partners)的指導。
方案成熟後,可經由起新—加速(Startup SG Accelerator)計劃進一步獲得資金和客戶網絡方面的協助。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和新躍社科大學,以及三個私人界創投孵化器500 Startups、安特全球(Antler)和Entrepreneur First是這項計劃的合作夥伴。(資訊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