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經後政V.S.政經併進---國民黨新主席選舉應辯論兩岸政策
洪、吳、郝、韓宣布角逐國民黨主席,洪、郝更提議舉行兩岸路線辯論。雖然還未見彼等具體論述,但從日前,洪批評馬「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兩岸政策,主張改行「政經併進、難易並重」﹔加以普遍認為「馬規吳隨」來看,倘真舉辦辯論,預料上述三人,將會是在支持「九二共識」立場上一致,但對「先經後政」或「政經併進」,看法分歧的場面。
以一個兩岸協議研究者的觀點,洪主席所謂「政經併進、難易並重」,雖較契合對岸「由上而下、由整體到局部」的協商期待,但實踐上恐窒礙難行。簡言之,茍協商議題不區分難易,則輕重緩急的次序,無從決定。且為集中資源籌碼,迴避爭議,儘量達成合意,本應擇「先易後難」,豈有「難易並重」之理?何況,若採「政經併進」,在尚乏民意共識下,面對兩岸「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預期光是談判簽約的主體與名稱,台灣內部就已先吵成一團,更遑論被綠營扣上「傾中賣台」的帽子﹗
之前馬政府的「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係欲透過平等互惠的兩岸協議,漸進地調整規範交流秩序,以謀雙方和平發展,立意與方向本無錯誤。但這種「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策略,執行上端賴主事者有效管控監督,與彼此長期磨合試鍊,始能有成。但當局「為簽而簽」、「重量不重質」的政治操作結果,導致「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民意由是反撲,使得原本良策,蒙受了「只經不政、只易不難」的誤解,間接鑄成了今天兩岸協商中斷、關係倒退的局面。
有人擔憂,選舉過程會「刀刀見骨」,有礙團結。但僅以多人競選而論,國民黨已是朝民主化,邁進了一大步。此際舉辦公開辯論,相信將再為政黨連同參選人,贏得國內外廣泛而熱切的關注矚目,利實大於弊。
本次主席選舉,攸關國民黨能否凝聚共識,確立國家定位,為混沌低迷的兩岸關係,找到新方向。姑且不論政見是非優劣,吾人期待參選人透過辯論,向全民「說清楚、講明白」! (原文載於2017年1月11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
作者簡介 |
戴世瑛律師
臺灣執業律師、政治大學法學碩士、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大陸國家司法考試及格
經歷:台中律師公會大陸法令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大陸法令研究委員會委員、2005年6、7月廈門大學講授「臺灣法制概論」。2006年9、10月天津南開大學講授「臺灣法制概論」、2010年10月13-27日北京師範大學講授「區際刑法--臺灣刑事法問題」、亞洲大學「大陸法制概論」兼任講師、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中國大陸法律」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技人員。
E-mail:tai0910@seed.net.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