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運動,挑動多重敏感神經
這兩天國營企業的改名動作,政府官方的解釋是為了避免國際上的名稱混淆,與統獨問題無關;但是國內外媒體普遍的解讀則是,政府透過國營企業的正名,希望達成去中國化目的。
現在,華盛頓書面強調「不支持台灣行政部門採取任何試圖片面改變台灣現狀或朝向獨立的舉動,其中包括,美國不支持台灣當局更改所屬單位的名稱。」從教科書、郵票正名、到國營企業正名,這陣子阿扁政府挑動國內社會與兩岸關係敏感神經的作為,終於引來美國主動表態。
中國與中華的名稱,在民進黨執政後,似乎愈來愈敏感,一連串的正名運動,無懼國內的對立、兩岸的危機、美國的不悅,仍然是雖千萬擔憂反對,但必也正名乎,但不止操作手法引人側目,更未顧及到國內、兩岸與台美關係的複雜層面。
從國內社會角度而言,台灣對於統獨問題其實還沒有最後答案,維持現狀是最大公約數,許多名稱的使用除了有過去的政治因素之外,仍然還有歷史、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層面,所以草率的正名作為,可能只能滿足基本教義支持者的政治想像,但卻同時挑動與傷害了台灣社會與文化深層的複雜結構。
正名的真正效用,可能還是在深化台灣意識,以及製造有利選舉的環境吧!這是民進黨的立場與利益,其實是可以理解。但是,在缺乏有力政績與國內共識的支持下,過於專斷的正名作為,除了製造國內社會對立之外,更會造成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的雙重危機。
連國際媒體都知道,正名的去中國化,可能會讓北京解讀為實質台獨作為,因而採取軍事外交措施對付台灣,兩岸危機將可能再起。如果台灣人民共識選擇走向台獨之路,當然必須也願意承擔反分裂國家的後果,否則就不是一個謹慎務實的政府所應該表達的易誤解訊息。
美國為何不支持呢?有這麼嚴重嗎?美國這幾年其實十分積極主動地不支持民進黨政府的許多作為,從防衛性公投、修憲、過境、到正名皆然。這是因為現今美國的兩岸政策是為「雙重平衡與雙重嚇阻」,雙重平衡是維持兩岸的軍事平衡與政治平衡,雙重嚇阻則是要求「台灣不獨、中國不武」。
因此,正如美國國務院聲明所言:「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美國的主要利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兩岸任何一邊片面改變現狀」,為了面對兩岸任何一方的單邊片面行為,華盛頓開始展現一種預防外交與危機管理的方式,主動發表美國的立場與態度,甚至進一步施壓要求台北或北京修正政策,以嚇阻一方的單邊作為,避免情勢激化危機升高。
這一、兩年台海危機似乎有趨緩跡象,一方面是北京軟硬政策兼施之故,一方面其實是美國積極管理之故,美國的作為也是表現給北京看,間接警告北京不可輕舉妄動。基於過去的經驗,北京也瞭解面對類似問題,華盛頓出手比較有用,同樣這也考驗美台關係。
美國的警告也是適可而止的提醒,台灣人民瞭解美國對於台灣安全與兩岸關係的關鍵角色,既是安全保障者,也是政策平衡者。但是台北政府何時也會瞭解,「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才是台灣人民真正的共識與利益。
(聯合報,九十六年二月十一日)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
作者簡介 |
(轉載自楊永明國際事務首頁 http://140.112.2.84/~yang/)
現任: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學 歷: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博士、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國際關係碩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
經 歷:
外交部諮詢委員(2002 - )、「台灣政治學刊」編輯委員(2003 -)、日本中央大學訪問副教授(2001)、日本慶應大學訪問學者(2000)、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1999)、加拿大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訪問學者、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榮譽講座、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副教授
網址: http://140.112.2.84/~yang/
E-Mail: pyang@ntu.edu.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