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閱報,讀及我對美大幅提高天然氣採購量(2021/4/6聯合報頭版「中油防斷氣 擬避開南海」)。將之與近期國內電業相關爭議連結推敲,不由驚心。 眾所周知,為實現所謂「非核家園」,既要關廢核電廠,又要配 ......(詳全文)
2021-04-13 01:00:00 |
大陸突宣佈暫停台灣鳳梨進口,衝擊我民心與相關產業。對岸動機為何,與後續如何應對,此際我方宜冷靜、審慎評估。陸方此舉,固非善意。不少人憂心此為中共開始由「惠台」變為「窮台」的政策轉向。然若換位思考,「兩會」召開在即,對台工作總得拿出 ......(詳全文)
2021-03-09 01:00:00 |
香港影視名人向華強申請依親移民台灣,因被認有「中共任務性移民」疑慮,連日遭國內政論節目輪番質疑。姑不論指涉是否屬實,如此的曝光隱私、媒體公審,與縱容審查進行中案件洩密,程序上已足讓人心寒。論者多謂本案駁回機率甚高。惟依法論法,按港 ......(詳全文)
2021-02-07 01:00:00 |
日前文化部提出,自2021年2月起大陸授權在台出版品申請ISBN,將同步進行免稅認可及發行許可。消息一出,引發「思想戒嚴」、「文化封鎖」、「出版法借屍還魂」等疑慮。未來陸書發行許可的程序與標準為何?究採「形式審查」或「實質審查」?審查內容 ......(詳全文)
2021-01-11 01:00:00 |
萊豬風波未平,核食爭議又起。據報導國民黨擬就「新三三三計畫」,其中「食安」政策,將擴大戰場,以反萊豬與反核食作為主軸。惟將兩商品一視同仁,個人以為有值商榷。首先,重新檢討開放日本東北地區,包括福島與周遭4縣市(茨城、櫪木、群馬、千 ......(詳全文)
2020-12-22 01:00:00 |
針對港嫌陳同佳有意來台投案,日前蘇貞昌表示要「香港好好辦」、「兩地政府好好談」、「不容許一個殺人犯自由來去」。顯見折騰了一年,我當局處理本案,似乎又回到了當初堅持香港有管轄權,及台、港間需司法互助的原點。如此定調,既忽略了監察院調 ......(詳全文)
2020-10-17 01:00:00 |
自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通過後,國人赴陸任職、開會、締約,包括唱歌表演等,迭生違法爭議。甚有主張以「傷害情感」、「辜負社會」、「統戰樣板」等主觀不確定概念,作為處罰依據。日前台商促請速定反滲透法施行細則以求避險,更突顯調查審理相關案件 ......(詳全文)
2020-10-10 01:00:00 |
當港人發起全球連署,要求遣返因涉嫌偷渡來台而遭陸方拘捕的12名港青,聯合國人權辦事處也用推特促請保障渠等正當法律權利之際,對傳聞已久,同是偷渡入境滯台多日的5名港青,國內是否曾給予同等關注?從日前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向美方反映來台港 ......(詳全文)
2020-09-29 01:00:00 |
自蔡總統宣布放寬美牛豬進口以來,國內爭論不休。料此刻多數民眾心情,或如日前被風箏捲上天的小朋友一樣,驚魂未定。就法言法,按攸關人民權利義務事項,應以法律定之。憲法與中央法規標準法早有明文。此番令人駭異的是,對進口瘦肉精食品,此一國 ......(詳全文)
2020-09-14 01:00:00 |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詳全文)
2020-08-23 01:00:00 |
對於「2020雙城論壇」,大陸官方與媒體反應正面。依國內網路調查,柯文哲也因之在近期首長討論聲量領先奪冠。箇中原由,頗值推敲。 據「遠見雜誌」2020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 63.6%的民眾認為兩岸應「增加互動」,較十年前上升11.9%。反映 ......(詳全文)
2020-08-01 01:00:00 |
「挺港」應靠「法治」而非「口惠」
「港版國安法」通過在即,陸委會終於公布所謂「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簡稱「行動專案」),內容洋洋灑灑。但不僅報載的設置集中安置處所、國安單位查核身分、人權律師確認評估等機制完全落空,更讓人 ......(詳全文)
2020-06-27 01:00:00 |
罷韓加上議長之死,國民黨內士氣低迷。相反地,民進黨早早推出重返執政的「不二人選」,似已勝券在握。但世事難料。何況歷史經驗證明,「換人做做看」的選民好惡,與唯恐「一黨獨大」導致投票產生的「鐘擺\平衡效應」,實不容輕忽。誰說每次選舉主 ......(詳全文)
2020-06-23 01:00:00 |
關於港版國安法通過後的港民人道援助,面對各界催促,我當局仍堅持《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簡稱《條例》)無修法必要。作法是否允妥,試從法治面析之:按關於人民權利、義務者,應以法律定之,《中央法規標準法》第5條定有明文。處理大陸地區人民及 ......(詳全文)
2020-06-14 01:00:00 |
關於蔡總統520就職演說宣示修憲,議題選項除優先將投票權年齡下修至18歲,較無爭議外,其他如國家定位、政府體制、人權改革等,各方則意見不一。甚有憂心,如果2022年多案複決綁大選,恐將重現2018年公投之亂。
然筆者以為,蔡總統所欲推 ......(詳全文)
2020-06-02 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