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筆者,《蘇院長的機會與風險》,中國時報A15版專論,2006/06/02的後續補充說明。之所以再予以補充說明,是因為近期在民進黨全代會之後,多數人以為蘇揆不僅是憲法上的最高行政首長,也認為他更是民進黨內的最高黨政首長,可是他卻有嚴 ......(詳全文)
2006-07-30 01:00:00 |
經過兩天煞有介事的攻防,民進黨全國代表大會終於在喧擾中落幕。面對清廉的質疑、以及所謂「親綠學者」的叫陣,全代會原本是正本清源的絕佳契機,尤其是藉機向選民作幡然悔悟的表白,只不過,中執委、以及中常委的改選代表著黨內權力核心更替 ......(詳全文)
2006-07-29 01:00:00 |
看到電子媒體報中出現了一篇「私刑化的社會期待,何足取之?」評論文,論中談到,「社會期待案件」的發生,言論自由被濫用,偵查不公開的法律約束也一再地被破壞,名嘴、政客密集性資訊轟炸,形同一種私刑化、儀式性的刑罰大戲,再加上未能恪 ......(詳全文)
2006-07-20 01:00:00 |
在1996年總統直選以後,政黨板塊似乎是逐漸朝兩大板塊發展,主要的機械性理由,是因為在三足鼎立的情況下,如果內部未能在最後一分鐘整合、或是支持者不願意在自己人之間相互棄保,分裂的一方本身勢必因為同路人蚌鷸相爭而落敗(2000),因此 ......(詳全文)
2006-07-20 01:00:00 |
陸、結語
就傳統的看法,歷史只能反映權力擁有者的看法,或是政治力量用來塑造認同的一項工具而已,也就是說,歷史若不是被動的應變數,頂多也只是強化、或是弱化上述依賴關係的中介變數。既然歷史是手握槍桿者最方便的統治利器,歷史的書寫 ......(詳全文)
2006-07-19 01:00:00 |
肆、墾殖社會的獨立建國
如果說「台灣的中華民國化」就是「內地化」的經典代表,那麼,「中華民國的台灣化」就是「土著化」的最佳例證,兩者都是政治建構的混合體(hybridity),也就是不放棄台灣與中國在血緣、文化、甚至於政治上的臍帶。 ......(詳全文)
2006-07-18 01:00:00 |
參、由「內地化」到「土著化」的史觀
儘管我們看到學者刻意避開政治立場、小心翼翼地要想從事「中立」台灣史研究[53],特別是動輒得咎的政治史,然而,如果沒有史觀,所謂的「客觀」呈現,充其量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的史料堆砌,甚或於充當政治 ......(詳全文)
2006-07-17 01:00:00 |
貳、政治學與歷史學
政治學的起源有哲學、法學、以及史學,我們甚至於可以說,現代的政治學大致是由歷史學發展而來[9],也就是「由歷史學者進行歷史事件的研究」,來印證政治上的通則;已故的英國政治學者S. E. Finer便曾經說過:「政治學如 ......(詳全文)
2006-07-16 01:00:00 |
台灣政治史的重新建構*
Writing history is as important as making history.
Kemal Ataturk(Çetin, 2004: 347)
I feel one of the obligations of the public element of my intellectual life is to give voice to the ......(詳全文)
2006-07-15 01:00:00 |
Pursuing Indigenous Self-Government in Taiwan*
Cheng-Feng Shih,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Tamkang University, Tamsui, Taiwan Introducti ......(詳全文)
2006-07-14 01:00:00 |
就好像一般美國人居家庭院的草坪,草長了,三不五時,就必須用割草機推一推,特別是在夏天,否則,是會招來鄰居抗議的,因此,週末的耳根難得清閒。同樣地,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民進黨員出來呼籲解散派系,理直氣壯,不過,也從來沒有人會認真 ......(詳全文)
2006-07-11 01:00:00 |
在遙遠的美國外海中,有一處名為『關達那摩』的監獄,這裡關著許多二零零一年美國奪得阿富汗之後,為美國所逮捕的恐怖份子嫌犯。然而,近年來卻陸續傳出有虐囚、刑求、囚犯絕食抗議、以及遲遲未對這些囚犯公開審訊的多項不名譽消息,嚴重傷害 ......(詳全文)
2006-07-10 01:00:00 |
在這次的罷免案藍綠對決中,有許多的民眾對於我國民主政治的運行感到無力與失望,主要的原因是,看起來很正當的也很合法的政黨政治,似乎沒辦法真正反應出人民的心聲,所謂的代議政治,似乎也只是淪為形式上的運作罷了。於是,便有些激進的民 ......(詳全文)
2006-07-09 01:00:00 |
在1980s後期至1990s初期,台灣的基層反抗運動曾經露出一線曙光。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街頭抗爭,配合著國家機器政治力量的重組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壓力,寫下了「改造社會」的一章。
但在2006年的今日,即便政客無能、貪腐、挑撥的現象如此昭然 ......(詳全文)
2006-07-06 01:00:00 |
最近想必許多人看新聞都會看到覺得很累吧!一打開電視機,我們看到的不是趙建銘,就是李泰安。筆者曾經有一天收看某無線電視台的整點新聞時,居然整個小時誇張到除了趙建銘以及李泰安的相關新聞之外,其他的新聞加起來不到五則。然而,近來我 ......(詳全文)
2006-06-26 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