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結語
就傳統的看法,歷史只能反映權力擁有者的看法,或是政治力量用來塑造認同的一項工具而已,也就是說,歷史若不是被動的應變數,頂多也只是強化、或是弱化上述依賴關係的中介變數。既然歷史是手握槍桿者最方便的統治利器,歷史的書寫 ......(詳全文)
2006-07-24 01:00:00 |
肆、墾殖社會的獨立建國
如果說「台灣的中華民國化」就是「內地化」的經典代表,那麼,「中華民國的台灣化」就是「土著化」的最佳例證,兩者都是政治建構的混合體(hybridity),也就是不放棄台灣與中國在血緣、文化、甚至於政治上的臍帶。 ......(詳全文)
2006-07-23 01:00:00 |
參、由「內地化」到「土著化」的史觀
儘管我們看到學者刻意避開政治立場、小心翼翼地要想從事「中立」台灣史研究[53],特別是動輒得咎的政治史,然而,如果沒有史觀,所謂的「客觀」呈現,充其量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的史料堆砌,甚或於充當政治 ......(詳全文)
2006-07-22 01:00:00 |
貳、政治學與歷史學
政治學的起源有哲學、法學、以及史學,我們甚至於可以說,現代的政治學大致是由歷史學發展而來[9],也就是「由歷史學者進行歷史事件的研究」,來印證政治上的通則;已故的英國政治學者S. E. Finer便曾經說過:「政治學如 ......(詳全文)
2006-07-21 01:00:00 |
台灣政治史的重新建構*
Writing history is as important as making history.
Kemal Ataturk(Çetin, 2004: 347)
I feel one of the obligations of the public element of my intellectual life is to give voice to the ......(詳全文)
2006-07-20 01:00:00 |
Pursuing Indigenous Self-Government in Taiwan*
Cheng-Feng Shih,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Tamkang University, Tamsui, Taiwan Introducti ......(詳全文)
2006-07-19 01:00:00 |
就好像一般美國人居家庭院的草坪,草長了,三不五時,就必須用割草機推一推,特別是在夏天,否則,是會招來鄰居抗議的,因此,週末的耳根難得清閒。同樣地,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民進黨員出來呼籲解散派系,理直氣壯,不過,也從來沒有人會認真 ......(詳全文)
2006-07-15 01:00:00 |
面對泛藍在國會發動的罷免案,陳水扁總統放棄正面答辯,選擇直接訴諸民意,要鄉親父老主持公道。東施效顰的「向人民報告」,雖然定位為國際記者會,不過,既然全程以台語為主要用語,很明顯的,最重要的對象是民進黨的死忠換帖者。
如果就的 ......(詳全文)
2006-06-28 01:00:00 |
為了要反制泛藍發動的一連串罷免陳水扁總統的政治動作,泛綠的社團也動員百姓到總統府前面挺綠,另外,全國各地也有類似的集會,讓士氣低迷的民進黨支持者暫時發洩。此回,北高兩市的民進黨、以及台聯黨籍議員候選人,眼看著政治板塊似乎日見 ......(詳全文)
2006-06-27 01:00:00 |
由北高市長候選人的產生看民進黨的提名制度摘要
我們先將簡單解析提名制度的三個面向,進而以光譜的方式呈現候選人產生的方式;再來,我們將概略描述民進黨從1990年代以來的提名制度變動,並對其影響稍作評論;最後,我們將說明民進黨近日對 ......(詳全文)
2006-06-26 01:00:00 |
隨著陳水扁總統的女婿收押,儘管我們尚無具體證據顯示這是冰山的一角,不過,朝野眾蛙喧擾,有人要求阿扁下台,也有人呼籲國會改選,而他自己則選擇權力下放,表示不再介入對內的國家大政。這裡頭,除了政治運作的權力考量以外,也有道德、以 ......(詳全文)
2006-06-12 01:00:00 |
肆、結語
當原住民族強調其南島民族(Austronesian)的語言根源,或許是要彰顯原生文化、甚至於血緣上的差異,也有可能企盼「族人」的奧援,特別是在國際組織上的參與[44];至於「蘭 [嶼] 巴 [丹] 共和國」的提法[45],隱含的就是由文化到政 ......(詳全文)
2006-06-05 01:00:00 |
參、爭辯中的建構性認同
我們究竟可以如何以「建構論」的觀點來看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如果我們考察拉丁美洲[26]民族運動的經驗,大致可以將其民族塑造歸類為三種模式:土生仔(creole)、混血(mestizo)、以及土著(indigenism、indigenista ......(詳全文)
2006-06-04 01:00:00 |
貳、不確定的結構性認同
根據「結構論」的說法[14],一群具有共同文化特徵的人未必會形成共同意識;只有當這些人膚受到彼此有相同的際遇,特別是面對不公平的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或文化結構,感受到權利、資源、地位、以及/或價值分配 ......(詳全文)
2006-06-03 01:00:00 |
在我們的想像中,認同是高度流動的,可以因為情境(contingency)的變動而有所調整。因此,在不同的歷史脈絡(context)之下,台灣認同[1]可能會有不同的呈現(representation)。先前,我們曾經以原生、結構、以及建構三個層面[2],來解構台 ......(詳全文)
2006-06-02 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