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媒體可以以電腦網路虛擬真實,使不存在的人在媒體上出現。人類可以創造出最理想、最完美的典型明星人物。未來的媒體將有嗅覺、味覺、觸覺;未來的媒體科技可以解決虛擬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問題。
或許人類未來在電腦螢幕前,可 ......(詳全文)
2004-09-02 01:50:00 |
電腦網路虛擬空間,可以幻化無數個虛擬的世界。電腦網路可以有虛擬的國家、虛擬的城市,也可以有虛擬的天國和地獄。
同樣地,電腦網路世界也可能創造出一個佛經上的虛擬的淨土世界,不管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東方妙喜世界,抑或兜率天的彌 ......(詳全文)
2004-09-01 01:50:00 |
在網路漫走的人,往往都有著虛擬的身分。也許未來在網路中,將會有新的宗教。
這個宗教有不知名的教主,有著無數的信徒。這些信徒沒有名字、沒有臉孔。這個宗教沒有教堂、沒有寺廟、沒有宗教傳統的教條、沒有捐獻,一切好像都是在夢幻中。但 ......(詳全文)
2004-08-31 01:50:00 |
在佛法中,強調萬法因緣而生,因緣而滅。因此佛法強調創造真善緣,消滅逆惡緣,如此而掌握真空妙有的真諦,以創造宇宙的森羅萬有。當因緣參與人的有意識的選擇,這個世界就會形成不同的風貌。
例如一具電燈,電燈本身並不是由電燈產生,而是 ......(詳全文)
2004-08-30 01:50:00 |
印度大乘佛教時代的大師龍樹,在其著作《中論》中,否定事物具有自性的因緣觀,認為所有的事物的存在,都是各種因緣和條件的聚合。這樣的立論和觀點,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上,究竟有何意義和根據?
是否有一種佛教的辯證方法,在物理學上的思考 ......(詳全文)
2004-08-29 01:50:00 |
尼采在《歡悅的智慧》中說:「華格納意圖構建一個以佛教思想為基礎的基督教,是來自叔本華的啟示。」叔本華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阿含經》的佛陀認為人生本苦,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們的思想如果超越表現形式和語言的障礙,是否有著本質的類 ......(詳全文)
2004-08-28 01:50:00 |
人類的歷史竟然是那麼地類似。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曾經殘暴地統治他的人民,殺戮無數的叛亂者,最後皈依佛門,實施素食,禁止殺生,然而孔雀王朝卻因對僧侶供養過多,由盛而衰。阿育王的晚年是在他的子孫合謀下失去王權,孔雀 ......(詳全文)
2004-08-27 01:50:00 |
傳統佛法基本上認為,人生本苦,是因為人有欲望和貪婪,只有消除欲望和貪婪才能解脫苦難。社會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是來自人類的欲望和貪婪本身,如果沒有欲望作為生命的動力,整個社會就會停滯。所以欲望衝突的解決不是在消滅欲望,而是要使欲望 ......(詳全文)
2004-08-26 01:50:00 |
對一個看不懂英文的中國人而言,英文書必須翻成中文才能閱讀;對一個看不懂文言文的人,古文必須用深入淺出的白話文表達出來,才能看得懂,了解其意思。在這個世界,由於分工越細,專業術語越多,很多宗教「深奧」的著作,往往在專業術語的魔 ......(詳全文)
2004-08-25 01:50:00 |
在基督教,由透過教會到直接面對上帝,是一個宗教改革的重要點,也是英國的霍布斯、洛克的政治學理論的主要基礎。基督教新教團體「因信稱義」,使個人不須經過教會,就能夠直接面對上帝,直接閱讀《聖經》,因此宗教信仰不再具有階級性和層級性 ......(詳全文)
2004-08-24 01:50:00 |
日本的歷史和文化受到佛學深厚的影響。讀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山崗莊八的《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伊達政宗》等小說,日本到處有佛寺,連戰國時代統一日本的怪傑織田信長,也死於本能寺。此外,《源氏物語》也深深受到佛家思想 ......(詳全文)
2004-08-23 01:50:00 |
清朝的學者開始有了對中國古代經典的考據。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說明孔子自創六經,托古改制,所謂堯、舜的禪讓政治,其實是孔子自己的理想,而非真實的存在。托古改制在佛經有可能沒有嗎?《聖經》只有一本,所以沒有托古改制的問題。然而佛 ......(詳全文)
2004-08-22 01:50:00 |
在王充《論衡》中的「問孔篇」,認為孔子雖然是聖人,但是聖人下筆為文,還不一定能夠十分周全,何況是弟子的問話而孔子臨時的作答?當時的弟子對孔子的問題不能詳問,所以後人代孔子的弟子來問孔子,是十分理所當然的。因此,在王充《論衡》的 ......(詳全文)
2004-08-21 01:50:00 |
在基督教發展的歷史中,當時的施洗者約翰和耶穌都痛斥耶路撒冷的聖殿派。這在目前的東方佛教是否也有啟示?目前佛教界有若干僧侶,其實是在光輝燦爛的佛教聖殿中受到供養,如同當年的基督教的聖殿派一樣。然而當今是否有年輕的僧侶,他們在曠 ......(詳全文)
2004-08-20 01:50:00 |
吉朋(Edward Gibbon)在《羅馬帝國興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en Empire)中闡明,來自多瑙河和萊茵河以外的北歐蠻族,與來自東方的基督教會,兩者共同瓦解了羅馬帝國,所以羅馬帝國是亡於蠻族和宗教。然而湯恩比(Arnol ......(詳全文)
2004-08-19 01:50:00 |